體檢發現膽囊結石該怎麼辦?常見的誤區有哪些?
本文章有注冊用戶wh上傳提供發佈時間:2024 年 6 月 28 日
首先,什麼是膽囊結石? 膽囊結石是指發生在膽囊內的結石所引起的疾病,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我國膽囊結石的發病率達8%-10%。 肝臟產生的膽汁在膽囊內貯存和濃縮,進食後,膽囊受激素調節,排出膽汁,而膽汁對食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任何影響膽固醇與膽汁酸濃度比例改變和造成膽汁淤滯的因素都可能導致結石形成。具體來說,膽結石的危險因素包括肥胖症、糖尿病、肝病或快速減肥、口服避孕藥、懷孕、有膽結石家族史等。 膽囊結石的易發人群 1.不吃早餐: 習慣於不吃早餐是引發膽囊結石的一個重要誘因。大部分人早餐時間都是空腹狀態,這時候膽囊內的膽汁經過一夜的貯存,庫存十分充足,膽固醇飽和度較高。在正常吃早餐的情況下,膽囊收縮使膽固醇隨膽汁排出,同時分泌新的膽汁,會降低膽囊中膽固醇的飽和度,使結石不易形成;如果不吃早餐,膽囊就不會收縮,膽汁貯存的時間過久,導致其中的膽固醇處於過飽和狀態,容易引起膽固醇沉積,逐漸形成結石。 因此,保持良好規律的飲食習慣,促使膽囊中膽汁有規律地排放進入腸道,對防止結石形成、維持膽囊良好的功能有積極意義。 2.體重超標: 體重超標人群膽囊結石發生率明顯高於正常人群,尤其是40歲以上年齡段且愛吃高脂肪、高糖類、高膽固醇的食物的人群。另外,女性雌激素會使得膽固醇更多地聚集在膽汁中,會增加患病率,需要注意。 3.長期少運動和久坐習慣: 人在進食後膽汁分泌量增加,而久坐容易胃腸道蠕動減慢,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膽汁排泄,也妨礙膽汁酸的重吸收,致膽汁中膽固醇與膽汁酸比例失調,膽固醇易沉積下來。 體檢發現膽囊結石怎麼辦? 體檢發現的膽囊結石,多半是無症狀膽囊結石。無症狀性膽囊結石又稱為靜止性或亞臨床型膽囊結石,臨床上常無明顯症狀,多在體檢和其他疾病手術時發現。這裡面可能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患者,會在未來五年內出現腹痛或其他症狀,但其他患者,可能終身無明顯症狀,定期體檢即可。 一旦患者出現臨床症狀,就要進行膽囊切除手術。但對於大多數的無症狀患者,治療方式還存在很多爭議。一部分醫生會建議保守治療,主要是通過服用溶石劑、利膽劑等療法,而實際上,這些治療手段效果不明顯,極少數患者通過控制飲食、改變生活方式和服用藥物可能結石有縮小,大部分都維持原狀。 常見的一些誤區 誤區一:年輕人不會得膽囊結石 真相:膽囊結石的發病率確實是隨着年齡增長而升高。但近年來因飲食結構改變、作息不規律等因素,膽囊結石呈現年輕化趨勢。因此,任何年齡段的人都應該關注並預防膽囊結石。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時定量就餐,控制體重,避免長時間禁食,都是預防膽囊結石的有效措施。 誤區二:膽囊結石靠飲食調整就能消除 真相:雖然調整飲食習慣有助於預防結石形成,但對於已經形成的結石,絕大多數單純依靠飲食調整並不能使其消失。特定的食物和藥物可能對部分膽固醇性結石有一定輔助作用,但無法替代專業醫療手段。 保持低脂、高纖維飲食,同時結合醫生指導的治療措施,才能有效應對膽囊結石。 誤區三:膽囊切除後吃喝就能百無禁忌了 真相:許多人認為膽囊切除後就可以隨便吃喝,不用擔心膽囊炎發作了。事實上並非如此,膽囊本身具有儲存和濃縮膽汁的功能,在餐後幫助脂肪的消化吸收。對於大多數膽囊結石患者來說,手術摘除膽囊後,短期內可能出現的一些消化不適症狀如腹瀉、腹脹等,通常會在術後1個月左右逐漸代償恢復正常。另外,切除膽囊後,可能會影響機體對高脂飲食的耐受能力,部分患者在攝入油膩食物後會出現消化不良反應,包括腹瀉、腹痛或飽脹感。 術後患者仍應遵循低脂飲食原則,避免過量攝入油膩食物,並逐漸適應沒有膽囊的生活方式,增加膳食纖維,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提醒 健康無小事 了解膽囊結石的生活誤區 破除錯誤觀念 採取正確的生活方式和醫療干預 才能有效地防止膽囊結石 對我們健康的侵擾